頂禮依怙主松吉澤仁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讓我們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願上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昨天學習中,講到阿哦仁波切的無上口傳竅訣,在別處你就是背上幾個月的乾糧四下尋覓,也根本無法找到。
今天繼續學習正文:
不久,上師就開始為我傳講正行修法之竅訣(正行引導中的正行修法),並讓我注意觀察入眠後的夢兆。在當晚的夢境中,我來到了一座四四方方的城牆前,它大得簡直無法測量。
城牆四方各有一扇大門,大門裡面擠滿了數量眾多、各式各樣的動物。而在每一扇大門的上端,又各有許多上師在守護大門。
西門上方有一尊身軀為桔紅色的文殊菩薩,雙手分持寶劍和經函;白色相狀的龍樹菩薩在他左邊,身呈比丘形象:上半身裸露,頭頂具肉髻。我則坐在靠近其左肋的位置,我身邊又有許多上師緊密地並排坐著。
當時的夢中感覺是,我和上師們都在守護那些動物,唯恐它們會跑出來。
當時的夢中感覺是,我和上師們都在守護那些動物,唯恐它們會跑出來。
次日,我即將夢境如實稟告給上師,他聽後欣喜地說:“是個吉祥夢兆!”然後就不再做進一步的解釋。接下來又以略帶玩笑的口吻對我說:“看樣子,文殊菩薩若用手中的寶劍用力擊打那些動物,(它們)恐怕都會被打死;如果只輕微打一打,又好像擋不住它們,(它們)都會沖出來。”
他又接著問我:“龍樹菩薩手中拿著什麼?”“什麼也沒拿。”我立刻答覆道。他(聽罷)若有所思地說:“噢,徒手呵,那再多恐怕也無用。你還夢到些什麼?”上師繼續問道。
我一邊回憶一邊答道:“下半夜時夢見兩座佛塔,眾人都說此塔是往昔阿育王所建。當時它從西面開始倒塌,泥流就如洪水般傾瀉而下,奔流到西方的大海裡,將海水全部染紅。這時虛空中傳出一個聲音:‘海裡的一千萬個動物皆已親見聖諦。”
(我講完後,)上師並未對夢兆吉凶表態,他(將話題一轉)又對我說:“按傳統,在傳授直指心性的竅訣前,只念一個傳承上師的祈禱文,但這次我要為你做兩個大圓勝慧覺性妙力的灌頂。”我欣喜地向上師請問:“需要準備什麼?”
他回答道:“本來是應該準備黃金曼紮羅的,但你沒有。那就把我屋裡曼紮羅中的黃金花拿來用吧,你自己還有多少銀元也一併供養。手鼓、鈴杵今天就不用了,以免灌頂時他人聽見會圍過來。”然後他就開始為我進行大圓勝慧直斷和頓超這兩個覺性妙力的灌頂……
當直斷修法的正行引導全部圓滿傳完時,上師告訴我:“需再修一個《上師修法•明點之印》,此法乃《上師密修•智慧上師》中的修法,你務必於一百天內每日持誦一萬遍左右的咒語,主修‘三不動’之法。(為此)當十分嚴格地閉關,且需每隔幾日就到我這裡來一次,我會詳細解答你正行修法中的疑惑之處。”
我立即按照上師的要求去閉關修持,經過三七二十一天之後,現覺中仿佛大全知親身浮現於虛空中;而意覺中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三者則渾然一體,此種狀態即就是在夜晚的睡眠中也能保持不失。
我將情況呈稟上師,他首肯說:“是種較好的現覺與意覺,‘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如其所說。但這些征相並非獲得高深地道功德之標誌,覺受與證悟必須分清。倘若未能正確辨別覺受與證悟,則如續部所說的那樣:‘圓滿智慧自力與,隨外境轉分別意,二者極似易混淆。’”
此後,上師又專門為我傳講了《三要訣》以及《制伏歧途獅子吼》。過了一段時間,又賜予了《空行心滴之祈請答覆文•甘露金鬘》之教言。閉關結束後,他又讓我前去阿沃喇嘛處聽受《七寶藏》的傳承。
在阿沃喇嘛面前,我完整地獲得了《七寶藏》與《三休息》的傳承。後來回去拜見上師時,他問我:“《七寶藏》的意義和你的心相續現在是否相應?”我說:“雖然相應,但僅是理解上相應而已。”我的答語令上師非常欣賞,(沒有說大話,分清楚了理解、覺受、證悟三種差別。)
他對此十分贊許,並說道:“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當合理地通過理解、體驗與證悟三種途徑正確把握安立五道十地的原則。當前有些人錯誤地把理解當成證悟標示的對境(證悟之境界),無散無修、見修同時之類的大話其實無有任何實意,清楚地了知地道(功德)之安立原則實乃非常關鍵。
《法界寶藏論》是大全知證悟之傳真實相,其中第九品之前宣講的皆為見解;第十品講修習;十一品講行為;十二品講暫時的道果;十三品講究竟之正果。基本的(框架)大意可如此理解,詳盡之義當去博覽群書。”
時隔未久,上師將我喊去說道:“現在我想嘗試著把《法界寶藏論》給你講解一遍,你福報深厚,可在我屋內聽受。但我過去在上師面前求取此法時,阿哦仁波切是在佐欽雪域利用夜晚時間傳授的。
當時為了避免瞌睡,我雙手反捧經函,一步步後退而行;上師則在前方邊看經文邊踱步傳法。‘法界寶藏佛法之精華’,如其所說,在所有的法門中,阿哦仁波切唯一視為心髓的就是《法界寶藏論》。我亦如是,你也得(將之)牢記於心。”
於是,我十分認真地再三拜讀,結果對此論的悟解終於有了少許進步。上師肯定了我的成績並說:“如此循序漸進方為穩妥。記得以前,我曾將此論交給郎達洛括喇嘛閱讀,有一天,我試探性地問他:‘你讀後有何感悟?’
他頗為自負地說:‘“無論三界輪回漂泊否,無論獲得無上佛果否,普賢界中無輪涅因果。”我已悟解此意。’他是個大修行人,或許的確如此。但口頭上未免說得高了一點兒,這一點你不可學他。
因為此言會對佛法之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對個人的心相續也會產生副作用,尤其對那些缺乏福報的弟子來說更為有害!因而,在見解上應當‘勇敢[20]’,而行為卻應‘怯懦[21]’。”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亦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根,作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