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10


今天有剛進群的師兄問末學,你們的名字怎麼來的?怎麼依止上師?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堪布阿瓊仁波切密傳》,裡面仲敦巴尊者曾經說過:“輪番地行持聞思修,乃修行之關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串習一下,依止上師的內容。

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曾開示:
找到和依止一位根本上師很重要。
密法的殊勝加持完全來自于上師。
修習密法,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師。
所以,即使再難找,也要發心去努力找到。

如果心不安穩,這裡見一位上師、那裡拜一位大德、到處祈請加持,這樣反而很難得到解脫。現在是末法時期,假的上師也有不少,如果我們遇上並依止了他,那就非常麻煩,因為與他相關聯的弟子都會跟著一起下金剛地獄。 
 就算我們拜見的都是大成就者,也未必對自己的修行有實質性的幫助。這是因為:學佛要想成就,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相續,特別需要有智慧的信心。藏人有種說法:一個人拜一百位上師,這樣他幾乎沒有辦法成佛;另一個人只跟著一位根本上師修行,信心很穩固、很堅定,這樣他成佛就很快,這就是智慧的信心。這有點像挖井求水:找准地方後專心挖一口井,比起到處找、到處挖、挖幾下又換一個地方,哪種方法更為有效?我們自己好好觀察。

另外,我們很多人的分別心還比較重,在這種情況下,要處理好自己與不同上師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些地方的弟子,由於依止的上師不同而起分別心,甚至產生幫派之分,導致同修之間鬧矛盾,這樣也很不好。金剛兄弟之間鬧矛盾,也是要下地獄的。
所以說,關鍵還是要發心找到根本上師,找到後,全心全意地依止上師來修行,先修什麼、後修什麼,完全遵循根本上師的要求來做。     
如理如法地依止具德上師,踏踏實實修行,進步就會很快。我們自己也可留意到:一些同修一心一意依止一位根本上師,依教奉行,一眼就可以看出與別的師兄很不一樣,無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的福報與智慧,都真的很不一樣。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說:金剛乘特別強調對上師的信心,信心是一切利樂和成就之基礎。所以祈請之前,一定要先仔細觀察自己是否具備堅定的信心。半信半疑的話,沒有什麼太大意義。
有根本上師的,向根本上師祈請;未確定根本上師的,向經過反復觀察心裡認定的最有信心的具德上師祈請;未確定上師的,那就向最有信心的佛菩薩祈請。都視為所有上師和諸佛菩薩的總集,虔誠祈禱加持。 
特別是遇到違緣、遇到危險,是考驗自己信心的最佳時機,觀察自己此時是否首先想到上師三寶、是否同樣具足信心祈請上師三寶,是否完全將自己交給上師三寶,而不是心慌意亂,到處打電話、托熟人。  

觀察完上師之後,接下來就是依止上師。那麼,該以怎樣的方式依止上師呢?
正如《華嚴經》中所說:“善男子,汝應對自己起病人想。”按照這其中類似的喻義說法,我們要像重疾纏身的病人依止善巧的名醫、行在恐怖路途的旅客依止勇敢的護送者、遭到怨敵強盜野獸等恐怖危害時依止解救危難的友伴、去海中寶洲取寶的商人依止商主、想到達河對岸的船客依靠舵手一樣,要擺脫生死煩惱的怖畏,必須要依止具有救護力的上師善知識。
 如《功德藏》中說:“如病依醫客依護,怖畏依友商依主,諸乘舟者依舵手,畏生死惑當依師。”

那麼作為佛弟子的我們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一、精進大鎧:縱遇生命危險也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
二、智慧極堅:心情不會因為暫時出現的違緣而改變; 
三、承侍上師:要有赴湯蹈火承侍上師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為上師辦事;
四、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任何教授,言聽計從,將自己置之度外。
這樣的人單單依靠對上師的虔誠敬信必將獲得解脫,如《功德藏》中說:“精進大鎧慧極堅,不惜身命作承侍,謹遵師命不護己,唯以敬信得解脫。”
接下來,我們來串習一下:為什麼要依教奉行?
《本生論》雲:“報恩供養者,謂依教奉行。”上師於我等,有傳深廣妙法之大恩德,為報恩故,需作供養。而三種供養中,以如教修行最為主要。是故,為了報恩作供養,而需如教修行。 
以比喻顯示此道理:譬如,若有病不吃藥,則無法從病中解脫,因此謹遵醫囑按時服藥,此為依止醫生最要之事。同理,若不依上師教言修行,自相續則無法遣除煩惱心病。因此,如教修行是依止上師關鍵要義。
若僅對上師廣大供獻財物,卻根本未實行上師教言,則就象交了藥費而不服藥之愚人,如是浪費良藥,不會起到實際利益。如是,于上師前求法而不如教修行,不會產生依止上師最殊勝的利益。
我們依止上師最根本之所求,即欲離苦得樂,欲得一殊勝解脫功德,度化眾生。而欲達此目標,則需於依止上師的過程中修行,最終仍將落到“如教修行”此關要上。 
《大乘莊嚴經論》雲:“堅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歡喜。”能讓上師真正歡喜者,即是令依止具義之因。如何方能令上師歡喜呢?性格穩重的賢善弟子,按照上師所教,踏實修持,如是定能令上師真正歡喜。 
如是以依教奉行而令上師歡喜者,才是與上師親近之根本因,才是攝盡加行親近關要的唯一精華。故於依教奉行,理應精進修持。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依教奉行呢?
華智仁波切于《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開示道:“中間依止上師時,何時何地都應當不顧寒熱饑渴等一切困難,依照上師的言教行持,誠心誠意恭敬祈禱。 
初依上師時,當按上師言教而行,克服一切困難,努力一點一滴作到。而且,暫時的所作所為亦勿以自己想法為主,而應請示上師,按上師吩咐去作;進一步的如教修行,即修學上師意行。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雲:“所謂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行,是指對上師聖者的一切行為善加觀察之後,自己也全部按照那樣去修持依教奉行。如世間俗語雲:‘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總之,修行者也是模仿往昔諸佛佛子的行為。弟子依止上師也同樣應隨學上師的一切行為。所以,上師的意趣行為怎樣,弟子相續中也應當得到。

法王如意寶說,師恩重於佛恩。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獲得一點點修行境界,也很清楚這並非靠一己之力,,而是源于上師的慈悲加持
進而對上師感恩戴德,並從言語中時時表現出來。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菩提迦耶成道時,我們不知在哪裡遊蕩,總之是錯過了跟隨佛陀學習、思考、體證的機會。兩千五百年,我們由於傲慢、顛倒、固執、牽掛和恐懼,一再錯過機會,直到今天。儘管我們依然褊狹,依然不知珍惜,卻有人依然持佛陀的智慧明燈,在無盡的夜裡等待為我們照亮前路。如果我們還是錯過,他說:他會停留,他會再來,直到我們不再錯過。這就是上師的慈悲。

感恩上師加持!今天學習時間有點長了,希望師兄們見諒。由此串習,希望能夠對更多師兄受益!依止上師善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如理如法的按照上師的教言實修,真正趣入解脫道!喇嘛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