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星期二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08


頂禮依怙主松吉澤仁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讓我們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願上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上師,他聽後就說:“我不清楚,也許是阿賴耶識。”我自己也覺得應該慎重一點,於是就把修前行時觀修的所緣相一一敏銳地觀想出來。結果觀想越是緊密,反而越能坦然進入無念無顯之境界。我又將這種情形告訴給上師,他依舊說:“我不清楚。”
  後來上師在傳授正行引導中“分辨心與覺性”時才解釋說:“這個覺性呀,在你修前行時就向我問及的像無現定般的境界,其實就是!當時沒給你加以指明,是因為擔心如此行事會對你不利。俗話說:‘非時洩密修法,連狗都不如。’”
  那個時候,上師根本不給我看有關直指心性方面的法本……他不斷讓我繼續修前行。有一次,上師特意問我:“皈依、發心修完多少遍了?”“皈依已經念誦了三十萬遍,發心念滿了十萬遍。我把每坐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用於修共同前行,餘下的時間用來修皈依。”我如實回答著上師的提問。
他聽後便向我開示道:“發心其實只要念夠三萬遍就可以了(注:這是對上根利智者的方便開許,絕非針對一般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修好共同前行。除了平時必須念誦、修持的四皈依以外,專門誦修的假許承諾皈依(注:指平時口頭上念誦的皈依偈,有僅於口頭上承諾皈依的意思)到此就可以了。
(為何要皈依呢?因為)能夠解除生死輪回與寂靜涅槃(小乘有餘涅槃)之畏懼的救助者唯有三寶。若欲解除他眾墮於輪涅邊際之痛苦,必須自己先已解脫此苦,否則將無法救度他眾。而佛陀恰是無住涅槃的示現者,堪能救度眾生。
因此,我等理當以佛陀為導師;法乃成佛之正因,它涵蓋了滅道二諦,《釋量論》中說“以體證四諦取捨之理,足以印證導師為量士夫”,以此滅道之法為道,並如理修行,即能獲得解脫;
因此,我等理當以佛陀為導師;法乃成佛之正因,它涵蓋了滅道二諦,《釋量論》中說“以體證四諦取捨之理,足以印證導師為量士夫”,以此滅道之法為道,並如理修行,即能獲得解脫;
至於僧寶則指的是登地以上的聖者(注:此處專以大乘觀點而言,小乘觀點與此不同。),他們按照大悲佛陀的教導切實修行,並已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斷證功德,我們應該以這些聖僧為解脫道上的楷模。
總而言之,修行人應以佛為導師、法為道路、僧為道友,以此方式來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皈依。如同有一富裕之商人欲走一條危險道路,但若缺乏熟悉路況之護送者,則此商人將很難順利抵達目的地。
另外,《般若攝頌》中雲:‘誰人得慧度,魔障親臨彼。’如其所說,菩薩們在修行之旅中會碰到一些障礙,(具體來講,)有些會遇到,而有些卻不會。若修行者既缺乏智慧又不精進,則其本身即是魔業;若只具備精進而缺乏智慧,就會遭受魔障侵害;若一個修行人既有智慧又具精進力,則任何魔障都無法作害。
不過,行持大乘道的菩薩們不論在菩提道上遭遇到多麼大的艱難險阻,諸佛菩薩都能給予慈悲垂憐與加持,在佛力庇護下,他們面對的困難往往會迎刃而解。《般若攝頌》雲:‘多子之母患病時,諸子牽心悉顧彼,如是十方諸佛尊,關注慧母亦如是。’
所以說,即便已具足了圓滿的智慧與精進,然為清除修行之路上的違緣,隨時勿忘皈依三寶依然是非常必要的。
說到隨修道皈依,即是指在修任何法時都必須把它納入皈依的範疇。正因為如此,剛剛起步的初修者絕不能好高騖遠,而應以前行為修行之道來奠定穩固的基礎。
布多巴格西曾經說過:‘麵糊羹的口味鮮美雖然很重要,但調羹頸部的堅韌程度更重要。’如其所說,初入門者正應該以前行修法將自心調順。”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亦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根,作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今天有個要點非常重要。就是修法的次第
 “剛剛起步的初修者絕不能好高騖遠,而應以前行為修行之道來奠定穩固的基礎。”

“初入門者正應該以前行修法將自心調順。”
本來,阿格汪波尊者已經現前了真實的覺性,但是他沒有以此為榮,跑去祈請上師
上師卻一直說:我不清楚。
予以否認。並且要求尊者按照次第實修
一直到後來——
【後來上師在傳授正行引導中“分辨心與覺性”時才解釋說:
“這個覺性呀,在你修前行時就向我問及的像無現定般的境界,其實就是!當時沒給你加以指明,是因為擔心如此行事會對你不利。
俗話說:‘非時洩密修法,連狗都不如。’】
而且那時,【上師根本不給我看有關直指心性方面的法本……他不斷讓我繼續修前行】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修法次第的重要性。
作為對大圓滿隆欽心髓傳承具信心的弟子的我們,一定要隨學祖師們的光榮傳統
一步一個腳印,按照上師的要求去實修信心、出離心和菩提心。
落實到具體的次第,就是四個共同的前行和五個不共的加行,一步一步扎實修穩固。
腳踏實地才是真實的解脫道。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沒有做到位,卻非常喜歡指點別人,其實這是一種虛偽、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的行為。
所以,我們如果真的想解脫,需要對自己真實、對自己負責,我們需要真誠的態度。
否則真的很可惜。這麼殊勝的法。
感恩上師和傳承祖師們的加持!
據說想要成就的話,需要三種圓滿。
一是傳承加持圓滿。我們傳承的殊勝,不用說。因為已經說過很多了。
二是上師證量圓滿。這個,具緣分和信心的弟子已經了知和堅信,我們上師是真實的慈悲智慧究竟的大成就者。
剩下的,就是“弟子信心圓滿”了。
前面兩個條件,是已經具備的。
我們能不能解脫、能不能往生淨土甚至能不能即身成佛,就看我們自己了。
祈願師兄們生起與上師無別的出離心和菩提心,獲得即身的解脫成就!

弟子信心圓滿
前行引導文有下面一段話:
作為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一、精進大鎧:縱遇生命危險也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二、智慧極堅:心情不會因為暫時出現的違緣而改變;三、承侍上師:要有赴湯蹈火承侍上師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為上師辦事;四、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任何教授,言聽計從,將自己置之度外。這樣的人單單依靠對上師的虔誠敬信必將獲得解脫,如《功德藏》中說:“精進大鎧慧極堅,不惜身命作承侍,謹遵師命不護己,唯以敬信得解脫。”

說到隨修道皈依,即是指在修任何法時都必須把它納入皈依的範疇

我們下面學習關於信心的教言
信心如寶輪,晝夜修善道
【上師教言】藏傳佛教裡面,所有的加持都是來自于上師,所以一定要有智慧的信心來依止上師……因此,想得到最殊勝的加持,想修行成就,關鍵就是要生起智慧的信心。 
有的人念了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心咒,但是對佛菩薩的信心卻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我覺得培養自己對上師三寶穩固的、智慧的信心比什麼修行都重要。
慈悲心的來源是對上師佛菩薩的穩固信心。所以,好好地訓練和培養自己對佛菩薩的信心,並讓其逐步穩固、增上,然後在此基礎上發慈悲心或觀想等都較容易。
有的人常常說自己菩提心不夠,修行也不好。之所以修行不好,最主要的是對上師三寶沒有太大的信心。如果非常有信心,生起菩提心並不難,心裡也不會有什麼煩惱,所以在沒找到根本上師之前,需要好好地觀察上師。
確定上師之後,上師就是顯宗皈依三寶中的佛寶、法寶、僧寶,上師也是密乘皈依境中的上師、本尊、空行,上師也是過去的燃燈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未來的彌勒佛之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的化現。生起對上師這樣的信心後,自然就會生起無偽的菩提心,“貪嗔癡慢疑”在心相續上也會消失。
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的信心,一定要細心地多觀察。有些人感覺到上師對自己很好,說話很客氣,或者感覺到了上師的加持力,這些時候就對上師的信心很大,心裡就想著要好好祈禱上師;如果覺得上師對自己不好了,或者自己遇到了困難,就認為沒有得到加持,心裡開始冒出一些不好的念頭,這其實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確定上師之後,上師就是顯宗皈依三寶中的佛寶、法寶、僧寶,上師也是密乘皈依境中的上師、本尊、空行,上師也是過去的燃燈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未來的彌勒佛之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的化現。生起對上師這樣的信心後,自然就會生起無偽的菩提心,“貪嗔癡慢疑”在心相續上也會消失。
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的信心,一定要細心地多觀察。有些人感覺到上師對自己很好,說話很客氣,或者感覺到了上師的加持力,這些時候就對上師的信心很大,心裡就想著要好好祈禱上師;如果覺得上師對自己不好了,或者自己遇到了困難,就認為沒有得到加持,心裡開始冒出一些不好的念頭,這其實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在大圓滿的教法下,想即身成就,度化眾生,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最關鍵在於對上師的信心。如果對上師沒有很大的信心,無論怎麼樣修行都很難成就的,如果真正對上師有信心,覺得上師和佛菩薩一丁點兒差別也沒有,努力與上師相應,生起菩提心是很自然的事情,希望即身成就、證悟解脫,都能達成。所以我們要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己的信心。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不僅如此,而且現量證悟勝義諦實相也唯一依賴于信心。如佛在經中說:“舍利子,勝義諦唯以信心才能證悟。”
信心猶如種子,它能生長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備信心,那就如同種子被火燒得一乾二淨一樣。
信心就像寶藏,是無窮無盡功德的源泉;信心就像雙足,能夠踏上解脫勝道;信心又像雙手,能將一切善法攬入自相續。如頌雲:“信財寶藏雙足勝,猶如雙手攝善根。”
雖然三寶具有不可思議的悲心與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續,唯一還要依賴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麼所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的。
只要自己具有勝解信,任何人都會得到佛的悲憫,就像人們通常所說的“自己有勝解信,老婦依靠狗牙得成佛”。
如《功德藏》中說:“精進大鎧慧極堅,不惜身命作承侍,謹遵師命不護己,唯以敬信得解脫。”
《前行備忘錄》在大圓滿宗派裡,將上師看成凡夫班智達或者聖者阿羅漢或者聖者菩薩,或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報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麼呢?要將上師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夠做到滿懷始終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誠祈禱,那麼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緣,而足能在自相續中生起證悟智慧。
【上師教言】什麼是智慧的信心呢?就是無論快樂還是痛苦、順緣還是逆緣、健康還是疾病,一切都是上師的加持,都是上師的悉地。這樣不動搖的穩固的信心,就是智慧的信心。
不要把自己的上師當作一個普通的人,或者普通的眾生一樣,根本上師他不是一個普通人。上師本來就是三寶的總集,上師的身就是僧,上師的語就是法,上師的意就是佛;上師本來就是三根本的總集,身是上師,語是本尊,意是空行。上師本來就是三身佛的總集,身是化身佛,語是報身佛,意是法身佛。上師是過去佛的化身,現在佛的代表,未來佛的源泉。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本上師,本來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有這樣的一個信心。

願佛子們對根本上師具足智慧的信心!

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07


頂禮依怙主松吉澤仁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讓我們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願上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昨天我們已學習到: 後來聽說上師私下裡曾給一些弟子講:阿樂(對阿瓊的親切稱呼)見到了大全知。他對此稱讚有加。

今天接著上邊繼續學習

又過了少許時日,上師教導我說:“‘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具證上師之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如其所說,在積累順緣資糧方面,供修曼紮羅確實相當重要。雖然常規儀軌中僅劃分了共同與不共兩種方法,但阿哦仁波切將其劃分為顯現化身曼紮羅、實相報身曼紮羅、周遍法身曼紮羅這三種方式實具有甚深意義。”
 他將有關問題詳細地講了一遍,接著又說:“此外,在自身上積累資糧的修法是革薩里(斷法),此法簡單易行且成效顯著。大全知在《心性休息》中把它跟上師瑜伽結合在一起,但晉美郎巴尊者(智悲光尊者)是把這種修法與曼紮羅以及外、內積累資糧的方法合在一起。不管怎樣,總之,斷法的修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上師詳細講述了四大齋食的觀修次第,並強調早晨要進行素齋,中午實行雜齋,晚上則為葷齋。而黑齋則暫時不用修持,因它只適合個別人。且修持時需要到鬼神盤踞的地方,而動量有時長時間都不出現。即便動量出現了,結量又有可能不到位。等結量到位了,斷量又沒有實現。遭遇到這種境況的人才應該修黑齋,不過這些細微的差別如今已很少有人能夠掌握了。”上師言畢又將《斷法空性笑聲講義•六度青春》和阿哦仁波切對其所作的講義結合起來予以傳講。
按照上師的教言,我將曼紮羅和捨身斷法相結合而修持,結果於每晚的夢境中都見到了充滿新舊屍體與各種飛禽猛獸的大屍陀林。我感覺自己的神識發射出去後化作忿怒母,將自身的肉體佈施給屍陀林中的飛禽猛獸和屍陀林主。
  我將這些夢境情況告訴給上師,他便問我:“你是否感到恐懼?”我回答說:“沒什麼可害怕的。”這時上師開起了玩笑:“你見到的屍陀林是俄匝拉德屍陀林,若見到這個屍陀林,忿怒金剛手也會嚇得握不住手中的金剛杵,你又怎可能不害怕呢?”“我的心已經飛射到了虛空當中,變成了萬佛之母,我想再不會有比她更厲害的鬼神了吧。
再說心本來就是空性的,也感覺不出有什麼可怕的。”我直言道。“不要說大話了,難道你比金剛手菩薩還厲害?夢裡出現的一切景象,都與修捨身斷法有關,(只是)不知是好是壞。”上師邊開玩笑邊教導我說。
 我不解地問上師:“那麼當今有些所謂證悟空性的人,看上去其煩惱並未減少,這是為什麼?”
 這時上師略顯不悅地說:“他們證悟的只是口頭上的空性而已,現在的這個末法時期,那些所謂證悟空性和覺性之人,自稱見解高超,而他們造惡業的膽量同時也大得出奇。行為越來越粗暴,煩惱越來越重,這些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於口頭的見解上,遇到生死中陰的關鍵時刻,其表現連一個善良的老太婆都不如。因此說,身為一名寧瑪派弟子,首先應依靠寧瑪派道次第如《大圓滿心性休息》等法門,努力清淨自相續,在了悟大圓滿的甚深見解後,再持之以恆地不懈修行。而修行時,見解應當廣大無礙,行為卻應小心謹慎、取捨細微。
  嘎丹赤巴仁波切、夏則法王、香則法王、薩迦法王都不約而同地以晉美郎巴尊者為師,其原因主要即在於寧瑪派的理論和實修次第緊密相連!現在,我倆就以足夠的時間來修習四加行
 依照阿哦仁波切制定的常規修法,《心性休息》的前行部分,從‘人生難得’開始到‘行菩提心’的學處——六度之間,至少需要用146天的時間來修習。修完以後,上等修行者即能夠成就四禪定;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禪;下等修行者也能達到欲心一境。在此基礎上,進而為其直指大圓滿覺性,如此才能實現標準的止觀雙運。
寂天菩薩也說過:‘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知已先求止,止由離貪成。’如其所說,如果想要了證自性解脫勝觀道,則無論顯宗、密宗,首先都應把修好寂止作為基礎,(其作用可使勝觀)就像不被風吹動的酥油燈那樣穩固而住,因此務必要先修一個標準的寂止,而其首要條件就是必須嚴謹守持以遠離世間貪欲的出離心所攝持的清淨戒律。如果未能真正理解戒、定、慧的開遮之處,僅於口頭上誇誇其談,自詡所修為大圓滿和大手印之引導,所謂的有相寂止和無相寂止已久修多年,此等狂妄之徒不用說真實的禪定,就連欲心一境都不可能修成,只能枉自虛度一生,真是可惜!”
寂天菩薩也說過:‘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知已先求止,止由離貪成。’如其所說,如果想要了證自性解脫勝觀道,則無論顯宗、密宗,首先都應把修好寂止作為基礎,(其作用可使勝觀)就像不被風吹動的酥油燈那樣穩固而住,因此務必要先修一個標準的寂止,而其首要條件就是必須嚴謹守持以遠離世間貪欲的出離心所攝持的清淨戒律。如果未能真正理解戒、定、慧的開遮之處,僅於口頭上誇誇其談,自詡所修為大圓滿和大手印之引導,所謂的有相寂止和無相寂止已久修多年,此等狂妄之徒不用說真實的禪定,就連欲心一境都不可能修成,只能枉自虛度一生,真是可惜!”
 我又問上師:“有相寂止和無相寂止的修法,在大圓滿與大手印當中沒有宣講過嗎?”
  上師回答說:“大全知在大圓滿竅訣中根本就沒有講過有相寂止的修法,大手印裡雖然提到了有相寂止的修法,但現在已不大適用了。雖然過去有許多掌握竅訣的具相上師可以將小木塊或小石塊當作對境,通過斷除五過、依靠八種對治行及九住心的修法,修成標準的寂止,然而當前有些人在不具任何竅訣的情況下,一味地對小木塊或小石塊等所緣境強行專注而修,這種人別說真正的寂止,連寂止的氣味都聞不到。
 宗喀巴大師說過:‘有些人不懂得禪定的安住分應當建立在意識上,(他們)反而將安住分建立在眼識上,智者對此深感可笑。’大圓滿這一無上法門的引導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所緣外境根基者,從修行上尋找見解;另一種是針對覺性自現根基者,從見解上尋找修行。大全知的大圓滿引導方式之整體風格,雖然傾向於第二種,但在實修的時候,若依循第一種方式來修會有諸多益處。因此應當從前行開始修持。雖然僅依前行修法欲成就標準的寂止會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卻完全可以修成欲心一境。”
 那一年,上師給索甲喇嘛師徒及阿旺丹增師徒詳細講述前行,我也趁此良機聽聞了一次前行並作了筆錄。此後的修行過程中,自覺內心隨外境而轉的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無論觀察修還是安住修,都變得輕鬆自然。沒過多久,自心即完全專注於禪定狀態,觀和住都蕩然無存。於自性明空境界之中,自然放鬆,接著一切顯現都變成了明點。再後來,明點也消失於禪定之中,任運現出無任何顯法之境。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亦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根,作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06


頂禮依怙主松吉澤仁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讓我們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願上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首先我們複習昨天學習的內容。昨天自傳學習到全知阿格旺波尊者示現精進念修金剛薩埵百字明十多萬遍。這裡面,講到了念修百字明的很多要點。並準備開始供曼紮。第一世龍多活佛諄諄曉諭道:這一修法的功效,能代替顯宗資糧道和加行道需用一大阿僧祇劫才能積累起來的資糧……

我們繼續正文的學習...

從那天起,我便將自己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把上師賜予的所依聖物全都供置在石板臺上,再于前方的一塊小木板上,每天不間斷地擺放食子和酥油燈等日常五供。供曼紮羅的糧食也預備了四馱之多,我一一挑揀出混雜在其中的小石子及燕麥、鳥糞、碎食渣等雜物,然後再將其清洗乾淨。每天需用的糧食,事先都會以香料水蘸染一下,而供修過的糧食則不再重複使用。
當心滴部的供曼紮羅儀軌誦修到大約三萬遍時,上師吩咐我過去。(我)過去後,他就問道:“你修完多少遍了?”我如實地告知上師。他聽後便說道:“尚需繼續修持七萬遍以及增補的數目。蔣揚親哲旺波作的《供曼紮羅偈》或‘遍地香塗……’這兩種曼紮羅供養偈,念哪一種,你自己可隨意選擇。”我回稟上師:“蔣揚親哲旺波作的供養偈也無可非議,但我現在想念誦的是法王(赤松德贊)作的供養文。”
上師點頭稱許,並說道:“可以。阿底峽尊者說過:如今不論積累資糧或發願,恒常念誦往昔佛陀金口所宣的如《普賢行願品》那樣的願文是十分殊勝的。其次,獲證十地聖者菩薩果位的一生補處者——彌勒菩薩所造的願文,或者像獲得初地菩薩果位的龍樹菩薩那樣的聖者所作的《二十頌發願文》等(也不錯)。成就諦實語的聖者們著作的發願文和其他凡夫俗子編撰的願文實有天壤之別,凡夫人寫的誦文無論文詞及聲律多麼華麗優美,也無任何實義。
而蔣揚親哲旺波則為大法王的無誤化身,因此他所造的(願文)和法王(本人)作的無有任何差別。不過,你既然已做出了如此之選擇,我也就尊重你的決定。‘遍地香塗……’供養偈,為法王當年向蓮花生大士供養王位和臣民時所持的偈語。今後,你不論修學顯宗或是密法,首先都應當觀察,這一點很重要。不可盲目求法,像餓狗乍見牛肺般饑不擇食(的所謂求法),定會埋下極大的禍根。”
過了不久,我又下行回到自己的住所。在幾天的時間裡,我始終不厭其煩地反復念誦《呼喚上師祈請文》,皈依、發心與金剛薩埵之修法均嚴格結合觀想進行。修了數百遍後,又將《普賢行願品》中的七支供頌詞與禮拜相結合而修,一座當中修十遍,並於最後一座中拿起曼紮盤供修曼紮羅,因此這一座修法就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在每座之間,我也儘量誦修如此之修法。
其間的一次夢境中,我依稀見到了一位女子,當時感覺她就像依卓瑪護法神。她對我說:“我現在帶你去見大全知。”言畢,就帶我去了一個有點像賽兄(地區)賽地山那樣的地方。山的東邊有一個山洞,進去後發現整個山洞裡面就像海螺的內壁。(我們)順著右旋的空間往裡一直走到山頂,眼前立刻呈現出一片黃綠色的草坪,有一間房子大小,而大全知正端坐在草坪中央面朝東方。我走到他座前,尊者的眼睛當時正直視著虛空,口中念著:“阿、阿。”他手執一顆像綿羊心臟一般的水晶,並將之放置在我的頭頂,同時唱言道:
 “阿,心性自然菩提心,阿——
  阿,廣大空性普賢界,阿——
  阿,通徹覺性之法身,阿——
  阿,五大妙光皆顯現,阿——
  阿,超越見修本覺性,阿——
  阿,願能安住于心中,阿——
    尊者念完以後,我內心深處頓時生起了無可比擬的敬信心,(自己馬上)就處於無分別念的境況中,所有的念頭當即全部中斷……當自己從這個狀態中出來時,即從夢中醒來。此後,我在大全知的佛像上找到了幾顆舍利。
修完曼紮羅後,我將上師借予的物品還給了他,他則問我:“你是否見到了大全知?”我當時已忘失了夢中的經歷,心想自己並未現量見到,於是就稟告上師說:“我沒有見到。”然後,我便將在龍欽巴身像上拾到的幾顆舍利交給了他。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上師又問道:“前次供修曼紮羅期間,到底有沒有見到大全知?”我仍舊如前回答說:“沒有見到。”“那你做沒做過相關的夢?”上師繼續追問。“這倒是有。”我回答道,緊接著就將夢境的詳細經過告訴了他。他聽完後喜悅地說:“這麼說來,大全知豈不是已把三部大圓滿的句義灌頂全部賜予你了嗎?”“我不知道,上師。”我老實回答說。他聽後就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也沒再說什麼。
  後來聽說上師私下裡曾給一些弟子講:阿樂(對阿瓊的親切稱呼)見到了大全知。他對此稱讚有加。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亦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根,作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阿格旺波零星傳記·生起信心良藥》中講到:遍知者阿格旺波上師,實質上與金剛總持無二無別,是在法界早已覺悟後再顯的不可思議幻化相的應化身。共有二十五代:釋迦佛授記的三尊者(維摩詰、持佛名比丘、龍樹)、印度的三聖者(法稱、月稱、洛珠登巴)、三瑜伽禪師(曼珠密紮、吽嘎拉、比馬拉米劄)、西藏的三譯師(達那嘎達、定增桑波、囊喀寧波)、三大法王(囊巴南王、赤松德贊、登巴國王)、西藏的三位班智達(隆欽饒降巴、索囊聖格、益喜笨巴)、三大伏藏師(寧瑪俄色、白瑪愣遮雜、噶瑪林巴)、三頭陀瑜伽行者(仁欽羅珠、聖格王修、噶瑪恰美)等等。

插一句:維摩詰居士、龍樹菩薩在漢地佛弟子之中,也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哦

維摩詰大士班禪比馬拉(布瑪莫紮、比瑪拉米紮)說:“到了心髓之法與心識辨別混淆的時候,每一百年我的應化身要親臨!”正如他的誓願,為了清除違緣,弘揚、整頓光明心髓法要,第一個百年就來了當瑪楞珠堅贊,其後有一位就是遍知上師(阿格旺波)

龍多喇嘛依止了二十八年巴珠鄔金吉美曲吉旺波,後來在紮秋莫康多離開巴珠仁波切回家鄉時,阿吾(華智)仁波切用雙手撫摸著龍多的頭說:“龍吉,你不必傷心!大遍知者(無垢光)我是見不到了,但你可以見得到!”龍多忍不住離別的悲傷,哭著走了幾步後又返回去,將頭置於阿吾仁波切的胸間。如前面一樣,阿吾用手撫摸著龍多的頭重申他可以見到大遍知者,如此重複了三次,阿吾都作了同樣的安慰。

大堪布喇嘛(阿格旺波尊者)的授記(尊者弟子)有:“八大棟樑四支柱,內外弟子如繁星,諸強十三上弦月;外內諸多因緣故,支柱數為歷代師,棟樑數為持法者,椽子頂蓋般徒眾,大風金剛轉機器,堡樓佛法之衡量,哈哈!”
(阿格旺波)尊者的語生弟子有四方四大心子:珠旺巴欽德巴、夏紮白瑪赤勒嘉措、益新阿惹(昌根阿瑞仁波切)、龍多多吉秋雄。
   八大棟樑弟子有:格則仁波切、堪布覺德、堪布江澤俄熱、堪布明色、絨塔蔣央羅薩多吉、恰紮桑吉多吉(夏紮桑吉多吉仁波切、夏劄戚操生紀多傑仁波切)、果洛久美多吉、德色吉美(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前世)。

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05


頂禮松吉澤仁仁波切!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以三殊勝攝持!讓我們共同發無上菩提心!願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先回憶昨天重點內容 :出離心 菩提心 證悟空性    
發心非要生心乃關要 !!!

 我們繼續正文的學習...

剩餘的內容,上師在一個月內傳講完畢。這期間,他每天上課時都要補講一下前面我未曾聽到的內容,《發菩提心》以下的章節內容,我都作了筆錄。《普賢上師言教》傳完以後,我去請教上師,下一步該如何修持。上師說:“你以前既然沒有得到前行教法,那麼我現在就開始給你傳授,下一步你必須修一次五十萬加行。本來按次第進行修法會比較好,但現在根據你的情況,這個冬天你就先念金剛薩埵百字明。至於如何誦修,我會一點一點地教給你。”
此後,上師開始教我念誦金剛薩埵。他先為我傳講四對治力的所緣相,在講述依止對治力的修法時,他說道:依照生起次第的修法串習觀想時,從顯現的角度而言,(不僅大的部位,)甚至細微的地方,如眼瞳的黑白、汗毛的孔竅,(這些)都要觀想得一清二楚;從空性的角度來說,實有的東西,乃至微塵許都不存在,應當完全將之觀為水月一樣。
    我按照上師的教言去修了一段時間。每逢結行處的“金剛薩埵化光融入自身”時,總感覺觀想化光有一定的難度,就此問題我請教了上師。他說:“噢,這跟過於執著有關。面、臂合和的金剛薩埵是分別心假立的,其實毫許實有之處都不存在,你現在去觀察在各個面、臂上是否存在金剛薩埵。”
     我依上師的教言去觀察,從而對顯而無自性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定解。五十天之後,我已將百字明念誦了十多萬遍。當時在夜夢中出現了清淨業障的各種征相;而白天也覺得身體特別輕鬆;禪修時則(感覺)十分明清。修法儀軌中所提到的征相,自己基本上都體驗到了。
於是我又去請教上師,接下來該怎麼修持。上師回答說:“你暫時可以休息了,什麼也不用修,這就是《入菩薩行論》裡講到的四種助緣之一的放舍助緣。”
    我聽從上師的勸告,安心地休息了十天,然後再次來到上師面前。這次他教我供修曼紮羅[2](曼達拉),並諄諄曉諭道:“這一修法的功效,能代替顯宗資糧道和加行道需用一大阿僧只劫才能積累起來的資糧。
接下來才可以指示正行引導,它相當於見道之智慧,因此你得先修一次曼紮羅。曼紮羅的修法是資糧道菩薩積累資糧之首要法門,這些供修曼紮羅時所需的替代品你都拿去吧。
身所依處是一尊釋迦佛像;語所依處是一本《般若攝頌》及一本《大幻化網頌詞》;意所依處則是一尊噶當塔。”
   上師將這三種具有加持力的物品借給了我,然後又接著說道:“噶當塔的象徵意義,可以結合三士道次第予以說明。”接下來他便從噶當塔的蓮聚開始,與戒、定、慧相結合,將其意義詳細地講解給我聽。
講完以後,他稍許沉默了片刻,然後拿起一尊大全知的身像對我說:“這裡裝有大全知的些許腦肉與智悲光尊者的頭髮,是蔣揚親哲旺波特意贈與我的,現在你拿去吧!大全知是前譯寧瑪派最為重要的傳承上師之一,如果向他虔誠祈禱,說不定能親睹其尊容。
這是當前你積累資糧的首要法門,因而務必儘量配齊五種供品。你可稱得上是富裕人家的子弟,當然還需準備大量的酥油燈供,我可以幫你提供(燈芯用的)棉花。”上師說完就將一些棉花、明朗白香、百把香、香料及牛淨物[3]交給了我。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便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刹


本來,阿格汪波尊者是大圓滿傳承祖師“比瑪拉密紮”尊者的化身,為了弘揚一切佛法的極頂莊嚴——光明大圓滿並保證教法清淨、遠離心識污染,而前來此世界的。
我們的傳承祖師們無不是佛菩薩的殊勝化身,但是他們無疑不顯現為經過嚴謹聞思修次第,而獲得成就
無一
那麼作為初學者的我們,更應該重視解脫道次第的實修。
在《前行備忘錄》中,阿格汪波尊者抉擇諸解脫勝道,最後以捷徑道大圓滿為最,此乃此身成就三身果位的道,一切佛法的頂嚴。
我們這個傳承的榮耀與光輝,其實不少弟子是不知道的。
我們通過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一些顯宗的佛法,主要是至尊釋迦摩尼佛顯現為化身佛的形象來宣說的。
而時輪金剛等殊勝密乘的法,是佛陀顯現為藍色的金剛持報身佛,對具密乘根器者來宣說的。
光明大圓滿,依大圓滿傳承源流等經典的論述,是“為了讓具緣弟子生起淨信故,大圓滿傳承從法身佛普賢王如來那裡開始”。
我們的傳承祈禱文,也是把普賢王如來作為傳承祖師的第一世來祈禱。
第二,殊勝的光明大圓滿究竟道,在各個教派聞名遐邇,眾所誇讚。顯現上,十六世噶瑪巴大法王曾經向阿格汪波尊者的弟子夏紮仁波切求大圓滿的法,但是夏紮仁波切予以如此的回復:
我們大圓滿的傳承從來沒有聽說過不經過實修五加行而獲得正行的,您(作為法王日理萬機)一定沒有修過五加行,所以不能獲得正行的傳承。
這是兩位成就者的一場戲,顯現出殊勝解脫道的尊貴,不能以凡俗的眼光去衡量。但是作為大圓滿傳承下的弟子我們,應該生起難得想,珍惜想
尊貴的觀音上師本來是格魯派的教主,但是他自從獲得大圓滿的傳承後,按他的一位比較可靠的弟子講述,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已經基本上把主要精力用於弘揚光明大圓滿。
我們上師才顯現說,有些弟子學佛多年了,但還是轉來轉去、原地踏步。今天來了一位上師去看看,被安排念一個心咒,明天又來了一位上師,再去見見,又被安排念另一個心咒。
說實在,諸佛菩薩的心咒當然很重要,但是,我們已經是無上大圓滿傳承下的密宗弟子了,如果只是聽聞大圓滿的名字,而沒有好好實修,那真的太可惜了!
上師還說:大圓滿龍欽心髓傳承,如純金鏈般純淨無有任何垢染,從法身普賢王如來開始代代傳承至今,期間從龍欽巴尊者傳與晉美林巴尊者,近代再傳至全知阿格旺波尊者
我再從我的根本上師——阿格旺波尊者的轉世化身——松吉澤仁仁波切處求得。
這個法脈及傳承加持力殊勝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今天得傳今天成佛,明天得傳明天成佛!”
這麼殊勝的妙法,我不會有任何私心,只要你們好好地修完五加行,成為具格的法器,我就會毫無保留地傳予。
(上師教言引用完)
那麼,如此殊勝的法,上師形容為“今天得傳今天成佛,明天得傳明天成佛!”的法,我們如果不想學、不去學,那麼實在可惜。
顯宗菩薩的最上根器,發牧童一般最上乘的菩提心者,也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經過種種苦行,佈施無量頭目腦髓,才獲得佛陀的果位。
如今我們不需如此漫長、不必如此苦行,也有機會在一生之中獲得同樣的佛果,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人,無論如何應該生起欣喜若狂的歡喜心。
所以上師最後說:"了眾生的究竟解脫,也為了自己能夠成就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的果位,請及早開始實修五加行。"
我遇到的上師的弟子們,很多人都都顯現,自己對上師非常有信心的樣子。
如果是真的,那麼自己有信心的金剛上師說了,為了你的解脫成佛,請及早開始實修五加行。
如果上師說了,自己卻不動,那麼信心有多大,也說不清的。
在這個是非黑白顛倒的末法時代,一切都那麼可笑。上師們需要懇求我們聞思修法、懇求我們成佛。
但是我們中的不少人對此熟視無睹,不以為意。
只有可怕的業果顯現、劇烈的痛苦生起的時候,才會後悔。但那時,通常已經晚了。
所以,作為有正常心智的佛子,我們不要象無始劫以來的可悲眾生一樣,不明正法,不知取捨。我們需要振奮,需要拍案而起:輪回,我受夠你了!

祈願一切慈母有情獲得如此振奮的機會!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學習《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04


頂禮依怙主松吉澤仁仁波切!
頂禮大恩上師丹真絨布仁波切!

讓我們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願大恩上師之智、悲、力融入每一位師兄的心相續!
那麼根據反復思維,印象更深的竅訣,我們回憶一下昨天的學習要點

阿格汪波尊者在至尊龍多活佛面前,按照上師要求,在楊樹林中專心修持七天知母、念恩等七種菩提心的修法,結果在心相續中,自然就生起了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和菩提心。
尊者向上師彙報了七天修法的經歷,上師聽後很高興,予以認可和讚歎。
那麼這個知母、念恩、報恩,在阿格汪波尊者的《前行備忘錄》中反反復複有非常詳盡的修法,這是備忘錄中最為強調的一個修法。我們好好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一點。
知母、念恩、報恩、慈、悲、增上意樂、菩提心,共計七個要點。

我們上師在很多殊勝開示裏面,也是反復強調這個修法。我們這個傳承,很多祖師也是顯現依靠這個修法生起菩提心的。
所以,真正有志於追隨我們上師、實修我們這個傳承的師兄,我覺得都應該好好修持知母、念恩、報恩的修法。
其他很多善知識也是非常推崇這個修法的。慈誠羅珠堪布在論述大乘菩薩道的見修行果時,抉擇菩薩乘與小乘等其他道的不共點,唯一以此作為區別。
所以知母、念恩、報恩就是這麼重要。阿格汪波尊者是實修了七天生起的菩提心,我們根器差很多的子孫們不應該比傳承祖師差,所以應該至少花更多的時間來修這個法。
我們繼續正文的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處名為葉烈的道場去觀看新取伏藏——寶瓶修法的法會。當時看到許多喇嘛身上都有智慧神降臨,(他們)跳來跳去的。
晚上回到住所後,上師招呼我過去並問道:講一講今日的見聞吧,他們在那邊幹什麼?我就把當天的所見所聞敍述了一遍,上師隨即說道:嗯,你看到的是有心識的東西在跳,這並不奇怪,沒有心識的東西有時也會跳。
我就此問題又詢問上師:那是怎麼一回事?他告訴我說:我曾修持過十三尊壇城,在誦修若派金剛橛時,壇城上面就有一尊紅銅金剛橛在跳來跳去。
我感到好奇,就問上師:這意味著什麼?他說:不知道。我繼續問他:那麼這尊金剛橛如今還在您這裏嗎?他回答說:我早就把它供養給伏藏大師索甲(仁波切)了。
他開取伏藏時揮舞金剛橛,戳擊岩石就像紮入泥土裏一般。聽說他後來將這把金剛橛送給了貢覺地方康薩家的人。’”
以上所述,為上師龍多丹畢寧瑪仁波切口述給我的有關他本人的一些回憶。
記得在我5歲時,父親帶我到上師(龍多仁波切)那裏求加持。他見到我後很高興,當即就贈給我一個塗漆的小木碗,碗裏裝滿了黑白葡萄和糖果,又賜予了長壽丸和金剛結,還回贈了哈達。
之後又給我摸頂加持,末了則親自交代我父親說:這孩子長大後,要讓他到我這裏來求法。臨走時又對我說了些祝福的吉祥話語。
我有一個叔叔叫香切,上師當時在道場裏私下對他說:我今天見到的這個孩子非同尋常。叔叔香切(回來後)就將上師仁波切的話轉達給我父親,
他還說:你要精心照料他長大,務必格外關注孩子的衛生狀況。以前無論在什麼時候,上師對任何身份的人都不做任何評價,但對這個小孩卻顯得非常特殊,因此值得我們注意。
17歲時就念誦了一遍《大般若經》,並因而對空性之義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
當讀到經典裏面以幻對幻起執著等文句時,感覺一切顯現均無實有,皆如夢似幻。
那年的前半個冬天,內心生起了遠離一多邊執的境界,從而更加使我堅固了無論何時何地人我法我都根本無存的定解,對兒時月稱菩薩所說的眼耳鼻非量,色聲意亦非……”等緣起無自性的道理,也有了穩固的定解。
每當自己安住於此種境界時,能執之心首先中斷,面前僅剩淡淡的顯現。不久後,那淡淡的顯現也自然消失,在自性空明的境界中,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
接下來,連空蕩蕩的感覺也消失殆盡,心與空二者融合一味,如水溶于水般無二無別。處於此種境界中,不再生起任何分別念。
如果從中回到世俗粗大的心態時,則覺得一切顯現都變得如夢幻般無有實體,除了偶爾會產生少許執著心之外,幾乎已沒有了分別執著的念頭。
我以此推斷,在那些得地聖者菩薩們的心相續中,不會存在持續不斷的執著心,但也並非根本不生執著心,這是我個人(對此問題)的看法。
這種空性的無分別心現量,與後來27歲時獲得覺性如量相時顯發出的能所實相覺性智慧和妙理智慧的現量有很大差別。
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就能很清楚地了知這一點。因為(入定時)有不同的現量(空性的現量和智慧的現量),所以(在出定時),消除煩惱障的力量和擇法覺支的智慧力量就有明顯的差別。
這是針對當前有些人所持有的顯密見道和證悟之智慧完全一致的說法,而特意做的簡略開示。
9月初,上師準備在班瑪日托地方傳講《普賢上師言教》。由於我家住在綽瑪地區,距離上師的道場非常遙遠,因而消息傳來得比較晚。
有一天突然接到上師的來信,(看完後)我立即趕赴上師傳法的地方。
等我趕到時,上師已講完前一部分,正準備傳講《行菩提心》這一章節。
我請求上師能允許自己參加聞法,他說:我給你寫了好幾封信,但你似乎並未收到,不過我還是開許你可以聽講。
第二天早上,我供養了上師三枚銀元,還有一盤酥油和奶渣,然後就來到傳法處等候聞法。
在當天的傳法快要接近尾聲時,上師講到了一句頌詞:發心非要生心乃關要。
他把這句話反復念誦了好幾遍,接著說道:阿茲(稀奇)!今天傳講到這裏下課,緣起非常好。
他當時顯得十分歡喜

(,講完這句話後,就結束了當天的授課)。
空性那一段,我不敢講。那麼今天學習的內容中,有一個要點很關鍵,就是:發心非要生心乃關要
發出菩提心,本來已經非常殊勝了,阿底峽尊者說,此生造作發菩提心者,下一世將度化南瞻部洲那麼多的眾生。
所以造作發菩提心已經非常了不起,但是此處的的關鍵抉擇,還是要求發心非要,生心乃關要
通過緊密依靠金剛上師的加持,實修上師傳授的口訣和傳承教法,心中生起真實的菩提心,乃是我們此暇滿人身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務。
想不想完成這個任務,去不去完成這個任務,能不能這個任務,一切全部取決於我們自己,不依靠其他人。
我們自己懶惰懈怠、貪戀輪回,上師也沒辦法把菩提心強加進我們的心扉。
我們咬緊牙關、捏緊拳頭、使勁加油祈禱修法,生起菩提心也不是想像的那樣高不可攀。
一旦心中生起菩提心,那麼我們就可以稱為真正的佛子,才是真正進入大乘的道,種種殊勝功德不求之得。
希望修持成就何種妙法也不再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發願今生一定要在心中生起無有造作的菩提心。
是的,一定要依據儀軌來。
在前行備忘錄中,有非常詳細的發心儀軌及修持的說明,非常詳盡。
真正的合格弟子,就應該像這樣!
隨喜讚歎!

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們亦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根,作如何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恒受用
十地五道功德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多說幾句話。
貪執于打坐的師兄,其實打坐也有坐進狗熊青蛙等冬眠動物,坐進無想天等大坑的;
喜歡念咒的師兄,其實也有念進鬼王、魔王進而墮入地獄的深坑的。
這些不是聳人聽聞,是有真實的公案的,有教理作為支撐的。
我們上師開示:有的人右手拿轉經輪,左邊拿佛珠,一邊不停的轉經輪,一邊快速的撥佛珠,嘴裏也在念心咒,但心裏卻想自己的敵人倒楣才好,想著這個女的漂亮、那個男的帥,別人有好東西也想要,內心裏貪嗔癡慢五毒的雜念很多。